跑步的必胜秘诀是,左右脚轮流向前跨出去!──从《强风吹拂》思考什么是“强”

博客來馬尼尼為阅读(1939)2023-09-01

我很喜欢《强风吹拂》这个书名,虽然是译过来的;又知道主题写的是长跑,可以大致猜到会写什么,比如跑者的坚忍毅力、练习、比赛之类的;单看封面「强风吹拂」,就感到,嘿,那隐形的强风,在生命中无所不在啊。

我自己的少年时代曾经是长跑校队,是在很阳春的环境下的跑者,没有教练、没有规律的训练,只是你会跑,就叫你去跑。要写出长跑比赛的个中滋味,以一个没有出赛经验的人来说到底有没有可能呢?本书是在小说家三浦紫苑采访田径队教练、队员、资料收集的背景下完成,出版后还改编成漫画、动画、电影(说明小说多么成功)。一个人的经验再怎样也是「一个人」的,但写作者为了某个题目去做功课后,绝对比一个人的经验更强大许多,实在也不用拘泥于是不是第一手经验。如果你看过,也会感到那种神级的作功课程度。后来读到她谈《强风吹拂》的这一小段:

如果有人叫我再做一次同样的事,我一定会一口回绝:「No,thank you!」写《强风吹拂》的路上太过艰难,当时我非常担心「真的写得完吗?」差一点就要哭出来,所幸最后终于完成这部作品。还有,因为构筑出如此详细的比赛发展,连我自己都忍不住惊叹:「莫非我已经成了小说之神?」在过程中仍不乏愉快的回忆。非常不擅长跑步的我,只有在写小说时才能同时成为选手、教练及观众……这也算是一次令人雀跃的体验啦。

——《写小说,不用太规矩》〈第21道:构想、架构、角色设定〉

 

三浦紫苑在二十多岁写出了这部作品,并说「不过现在已经做不到了」;写长篇需要的专注力和体力,以及因为这个主题是「大学生」的长跑赛,那时候的她也在「青春洋溢」状态,才能写出更多真实感,那可是一去不返的青春作品啊。

对这群选手而言,跑步是为了什么?或是「为什么要跑?」、「跑步的真谛是什么?」小说在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问题。整部作品虽然有很多紧凑的剧情,不过构成它内部架构的,我想正是这几个哲学问题。后来我看到了一句话,「不是要更快,而是要更强」。这个「强」指的是「战胜不安与恐惧」。

现在他懂了。真要说的话,就是「调整失败」,原因则几乎全来自压力。不论锻炼得多么澈底,心中还是会猛然怀疑:真的够了吗?而一旦确认训练已经万无一失,又会开始担心:万一还是失败怎么办?越是锻炼自己的肉体与心志,它们就越脆弱。于是选手变得容易感冒,也容易拉肚子。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,几颗微不足道的尘埃,就可以摧毁它。

战胜不安与恐惧,把自己锻炼得锐利光滑、百尘不侵——这样的力量,就是清濑所说的「强」之一吧。

没想到吧,选手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能力,而是压力。压力会导致他们赛前感冒、腹泻、频尿等,要保持最佳状态反而需要心里的「强」。

其中有段教练对他们的赛前发言是:

让我教你们必胜的秘诀吧!秘诀就是——左右脚轮流向前跨出去!

没错,这就是「跑步」。是一种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」,必需全心全意地呼吸、左右跨出去,讲白了就是放空吧,在体力的临界点,在长跑的后半程,要放弃随时可以倒下;书中也不乏对最后冲刺的描写,其中一位选手忍受发烧,还有一位忍受脚旧伤,跑到听到自己骨头已经断裂的声音(我以前有位学长也是跑到终点直接倒地送医的),这些入木三分的描写,一定真实发生过,看到最后剧情的高潮,冲线那一刻,谁都会跟着一起热血沸腾吧。

为什么那么辛苦还要跑呢?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了,很多极限运动也都在挑战体力、灵魂的极限。为什么呢?我自己有一个很阳春的答案,有过一次极限的辛苦后,日后再怎么样的状况都不会害怕;也许就回应到「强」这个字吧,因为你「变强」了。

我一定会跑到那里的。拂过身边的强风告诉我,我还在跑。

我原来不太喜欢「强」这个字,总觉得这字太正向、太常被用已经失去意义,但看完了《强风吹拂》却有了另一层想法,「强」不乏浪漫,人的身体会慢慢变弱,而心智应该要变强。它不是物理上的强,是精神上的。

写作的时候,我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选手,一个没有代表谁的选手,一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选手。从来没有教练、没有队友、没有出赛。常常那个跑步的少年会回来找我,他呼吸的节奏、吸吸呼呼,两步两步的跑下去,脚不要离地面太远,轻轻抬起来又放下,像没有离地过一样,那是最省力的跑法。

跑法有人可以教,但「为什么要跑」是没有人可以教你的,那因人而异。我喜欢书的结尾留了这个空白,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。

💠 三浦紫苑 跑步 青春 运动